车上黑科技:是智能化安全出行还是潜在风险?
获得新能源资讯or想了解最新汽车动态,来“悠族驾到”公众平台,一站式的车主服务社区,用态度启动新未来!
科技发展确实迅速,汽车能够带来的体验也日新月异,特别是新势力品牌,发布新车时经常以其独特的“黑科技”刷新着我们对汽车的期待。然而,这些应接不暇的创新功能是真的有用,还是仅仅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接下来,Karl就给大家盘一盘这些风很大的“车上黑科技”:
单踏板模式:创新还是风险?
说起单踏板模式的典型代表,无疑是特斯拉,自从Model S面世,其“单踏板”模式就成为车迷热议的话题。“只用一个踏板控制加速和减速,甚至停车”的新奇操控方式让很多消费者跃跃欲试。同时也有不少新势力品牌紧跟特斯拉,纷纷推出带有此功能的新车型。
特斯拉单踏板模式
但事实证明“单踏板”模式很可能弊大于利,特别是在需要紧急刹车的情况下。因为这样的操作会给用户养成“松开电门=刹车”的肌肉记忆,还有可能导致不少新手司机在出现紧急状况时忘记将脚从电门上移开,情急之下直接把加速踏板当刹车踩,最终出现“刹车失灵”的事故。
传统的三踏板模式
近日工信部已经开始公开征求《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五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其中就明确提出了应该取消“单踏板”模式。刹车就应该通过刹车系统起作用,尤其紧急刹车,更是不能被任何其他功能干扰。
实体按键面临“触控革命”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近几年大多数车企都在忙着给内饰做减法,移除了大量实体按键,很多常用功能都搞成触屏操作。其实过度依赖中控屏幕来操纵车辆,会导致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反而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本来只需要拧一下旋钮就能调温度,现在却需要视线离开路面好几秒去点按触屏。
直观易用的物理按键和旋钮
关于取消实体按键的理由,各大车企的统一答案是,车机智能化之后,按键是多余的,取消可以让内饰更加简洁和具有科技感。但在这个貌似充分的理由背后还有个车企不愿明说的原因:取消实体按键可以大幅节约成本。
其实触屏化和实体键也不是完全矛盾的存在,不久前发布的小米SU7就有个非常创新的设计,它在屏幕下方做了扩展接口,可以通过官方配件的形式,购买一排物理按键装上去,基本覆盖了常用功能。这款车或许争议很大,也有很多人不喜欢,但可拆卸物理按键这个设计确实照顾到了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
小米SU7触摸屏和实体键的结合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车企明明可以设计出一个非常好用的中控,让屏幕只负责导航、多媒体、Carplay等各项设置,让实体按键旋钮负责调空调,却一味地将所有的功能都加到一块显示屏上,来体现那所谓的科技感。其实消费者真正想要的是功能和配置水平的提升,而不仅仅是科技感的提升。
好在这股潮流可能要结束了,今年初,欧洲新车安全评估,也就是著名的E-NCAP表示,将对那些在关键功能上不使用实体按键的新车,给予较低的安全评级,表示不予推荐。E-NCAP所说的关键性功能,包括转向信号灯、危险信号双闪灯、紧急求救电话等。如果你也是实体按键的爱好者,那么这个消息应该会让你深有同感。
电动开门:多此一举的“鸡肋”操作
电动开门功能在新势力品牌中也越来越常见,像极氪001的电动门设计,就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车辆进出体验。然而,近日却出现了很多关于极氪001电动车门无法从车内或者车外打开的情况,甚至是售后也无法给出准确的答复故障的原因。
极氪001电动门
电动开门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用户的担忧。这也不禁让我们怀疑,电动开门对车主来说真的是必须的黑科技?还是像隐藏式门把手一样,是看似创新,实则“鸡肋”的设计?
电动车门确实提供了一种便捷方式来进入和离开车辆,但对大部分人来说,手动开关车门就够了,就算不考虑其凭空增加的制造成本,单单是可靠性这块,比手动开关车门就相差不少,出现故障的概率也更大。或许我们确实有需要电动车门的场景,但前提是电动开门功能在安全、便利之间找到平衡点。
其实新势力车企带来的一些黑科技确实为汽车消费者带来了许多创新的理念和体验上的变革,但这些功能是否真的有用,还是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研发。
如今是一个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时代,新车上市肯定还会继续宣讲各种“黑科技”,但是无论是新势力车企还是传统品牌,都应该追求创新、安全与实用之间的平衡。一方面,要勇于尝试新技术,为用户带来更智能、更便捷的驾驶体验;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功能的实用性与安全性,确保用户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未来,我们肯定会看到更多既创新又实用的智能化配置出现,但同时也希望汽车制造商能够倾听用户的声音,不断优化产品,让黑科技真正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工具,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炫技层面。
你们还体验过哪些看似创新,实则鸡肋的汽车配置?评论区一起来聊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