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观L PHEV
途观L PHEV途观L PHEV搭载13kWh电池组,工信部续航里程为52km。帕萨特PHEV的电池容量也为13kWh,但由于其整备质量较轻,工信部给出的续航里程更长,达到了63km。两款车的电池组布局设计都比较合理,对座舱的使用空间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不过相应的后备箱容积相比燃油版略有减少。帕萨特PHEV从521L变为400L,途观L PHEV则从495L-1780L变为432L-1725L,并且后备箱深度变得更浅。动态的
由于本次试驾行程紧张,我们一行人上午只体验了L PHEV的纯电动模式。下午体验的帕萨特PHEV并没有进行纯电动续航测试,所以只关注我个人体验的内容。本部分评测了途观L PHEV纯电动模式下的驾驶体验和续航以及帕萨特PHEV正常和轻度激烈的驾驶体验。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帕萨特PHEV 先说途观L PHEV。工信部纯电动续航里程为52公里。我开着它绕岛行驶了47.9公里,剩余里程显示续航里程为3公里。可以看出,途观L PHEV的总续航里程可以算作50.9公里,考虑到厦门白天34℃的高温下一直开着空调,这个实际表现是还是很好的。当然,由于提前通知我会有这样的竞技环节,所以我的驾驶风格也相对调整到了比较柔和的基调。在不影响行驶效率的情况下尽量平缓加速,同时预判前方路况,减少不必要的制动等。但无论如何,只要夏天开空调,让开是没有问题的。途观L PHEV满足50km的纯电动续航里程。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在途观L PHEV的行驶性能标定方面,途观L PHEV采用了P2架构,这意味着电机放置在变速箱前面,动力通过变速箱速比进行调节,最后传递到车轮。使用纯电动模式时,相当于驾驶一辆带有多档变速器的纯电动汽车(途观L PHEV为六速双离合)。不得不说,相比搭载DSG变速箱的纯汽油版,途观L PHEV的低速表现,尤其是城市拥堵路况下的平顺性要好很多,整体线性好,响应速度更快。但我还是想指出一些缺陷。首先,激活该功能并踩油门启动时,动力总成有轻微的侵入感。另外,通过换档拨片调节能量回收强度时,也有可能出现变速箱换档抖动的情况。虽然表现很轻微,但在特别安静的纯电动模式下还是能明显感受到。其次,如果关闭该功能,通过制动踏板来绝对细腻地控制车速并不容易。在这些方面,同级别竞品已经近乎完美,所以希望上汽大众能够对其进行优化。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制动方面,途观L PHEV还配备了CRBS协同再生制动系统。通俗地说,可以通过制动踏板控制能量回收强度,更有效地利用电能。不过制动手感不能给予高分。前段的电制动部分相当线性,但当你使用全电制动功率时,机械制动干预会来得更晚、更慢。所以如果你看一下仪表盘,你会发现当你到达底部后踩下刹车时,会有一个明显的行程,制动力并没有增加多少。途观L PHEV的转向手感非常好,低速和高速时都轻盈稳定,阻尼的增加也是渐进式、线性的。不过底盘的表现却有点不尽如人意。一般比较硬挺,有比较明显的松散感。舒适度有待提高。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途观L PHEV 说完了途观L PHEV,我们再来说说帕萨特PHEV。下午主要使用混合动力模式进行试驾。同时还有一小段山路短暂触碰了这款车的极限,基本没有运动定位。整体驾驶体验优于途观L PHEV。首先,启动时,帕萨特PHEV没有丝毫的侵扰。整体平顺性比途观L PHEV高了一步。只有在某些急加速的情况下,你才会有被“踢”的感觉。 “一脚”晃动。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时,我一路切换到B档,即强动能回收模式行驶,感受油门踏板是否足够细腻。当然,因为这辆车也有CRBS,所以即使放在完全没有能量回收的D档,也可以通过制动来补偿损失的动能。我只是希望能和大家分享更多的内容。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帕萨特PHEV不得不说,这次操作的效果非常好。驾驶员可以通过油门踏板的深度明显感受到车辆减速的趋势。这种细腻的感觉和线性特性与踩油门加速时是一样的。说实话,这比我曾经评价过的“天衣无缝”的特斯拉 Model 3 还要好,因为如果你仔细体验的话,你可以感受到特斯拉 Model 3 在减速时的一些单踏板操作。行驶时会有轻微的滞后感,但帕萨特PHEV完全没有。它可以像科幻电影中的神经连接一样自由伸缩。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帕萨特PHEV 帕萨特PHEV的转向手感与途观L PHEV一样好。它还具有良好的车身侧倾抑制和对于家用车来说还不错的初始转向响应。在山路上快节奏行驶时,方向盘相当舒服。在底盘舒适性方面,帕萨特PHEV比途观L PHEV要好很多,灵活性更强,豪华感更强。即使在较为激烈的驾驶过程中,身体也不会感到过大的后摆或过度的脱节。写在最后,途观L PHEV补贴后售价26.58万元、27.58万元,帕萨特PHEV补贴后售价24.39万元、25.39万元,都不算低。不过,考虑到两款车在优惠结束时的实际成交价格,这些其实都是上汽大众布局的中端SUV和轿车产品线中的高端车型。这也让人想起了日本老对手所布局的混合动力车。高端型号。产品层面的内容已经分享得比较详细了,但这两款车最大的竞争力并不在于此,而在于作为PHEV车型可以免费获得的新能源牌照。在某些地区,他们有登记权、驾驶权和交通限制。优点等等。很难对政策发表评论,但我个人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易用性和生命周期成本感兴趣。如果有机会,我会专门和同级别的车型进行比较。如果这两款车有机会与竞品公平竞争,哪条技术路线会更有优势呢?您可能希望先预测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