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8天订单超1万3,为啥韩系车在国内卖不好,在海外却很好卖?
6月20日,韩国现代汽车宣布出售中国的2家工厂。现代与北汽的合资公司“北京现代”的生产工厂将缩小至2处。而现代集团CEO张在勋解释到“最近几年,中国业务因国内外各种负面因素变得艰难。为了提升已受损的品牌形象,我们将专注于高性能车型”。加上早在21年现代就已经将北京的一家工厂卖给了理想汽车,韩系在中国市场过的不太理想。
但韩系车在海外市场上却是另一番情况。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5月,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汽车表示,4月份汽车销量为336,212辆,高于去年同期的309,876辆,同比增长8.5%。其中,本土销量同比增长12%至66,660辆,海外销量同比增长7.6%至269,552辆。今年1月至4月,现代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至1,357,924辆。截至2023年4月,现代汽车和起亚分别在欧洲合计售出50.8422万辆。
具体到车型来看,就拿近日在古德伍德速度节上的起亚EV9为例,该车的展台就受到了许多欧洲人的围观。并且有消息称,起亚EV9海外开启交付,上市仅8天,就收到超过1.3万份订单。
韩系车在欧美很受欢迎,韩系车为什么在海外热销,却在中国市场却卖不好了呢?
其实为什么韩系车在海外的热销与韩系车在华的销量的惨淡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先了解为什么韩系车在海外受欢迎的原因。
1.出海时间早,借助外资的帮助成功立足于海外市场
现代集团的前身现代建筑公司借助战后的大兴土木,于1967年的12月正式和福特汽车公司合作,创立了现代汽车,正式向汽车产业进军。并于1976年就向北美市场出口第一款PONY轿车,随后又与三菱汽车合资(三菱出资10%)现代和三菱进行技术上的共享。
在1985年,根据北美消费者的反馈推出的Excel小轿车,一上市就被北美地区的消费者接受在美国卖出17万辆的佳绩。可以说现代汽车与福特、三菱的合作帮助现代成功的在海外站稳了脚跟。而后现代集团在欧美市场继续推出更多车型,精心经营市场多年,留下了一批忠实用户和成功树立起韩系车良好的口碑。
Pony轿车
2,造型运动时尚,颜值高
韩系车的造型设计上十分潮流时尚,往往流线型的车身配合溜背式的车顶看上去非常运动的,迎合了大多数年轻人的需求。韩系车标志性的“虎啸(Tiger Face)”式设计语言无论是在燃油车还是电动车领域都赢得了全球消费者认同和权威机构的一致好评,获得过不少设计奖项。例如红点“最佳设计”以及iF设计奖等。
3.经济实用,性价比高
韩系车能受欧美市场热烈的欢迎,除了造型酷炫外,当然还是因为韩系车便宜的价格。作为出海的第一款PONY轿车当时就以5900美元超低价格震撼北美市场,而如今韩系车在海外市场依旧有着相当的性价比。相比于大排量的美系车和精致的欧洲车,小排量加大空间的组合,油耗更低也更符合家用。而相比于日系和德系,韩系车往往在同级别的车型上有则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配置。
总体来说,韩系车凭借不错的品牌力、颜值高,性价比高这三点在海外市场深受欢迎。不过按理说物美价廉的产品无论在哪里都会受欢迎,曾经的韩系车在中国也年销百万辆,但是为什么在现在韩系车的这些优点却不灵了?
国内买不好的原因也可以总结为三点。
1. 中韩双方利益冲突
2017年,北京现代的停产事件,暴露出北京现代中韩双方的利益冲突,韩国现代过度保护韩资供应商。导致本土供应商不满停供,最终北京现代停产。现代集团和起亚汽车和韩资供应商——摩比斯相互持股,而北京现代所有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几乎绕不过摩比斯。等于是韩方希望将大部分利润留在韩资企业上,不给其它非韩资的供应商分享利润。最终也是以摩比斯同意降低价格,完成了降本增效的目标。
2.对中国市场不够重视
萨德事件以后,中韩之间的关系降至冰点。韩系车的销量更是一泻千里,现代对中国市场的重心也开始转移。为了节约成本和研发,北京现代更是搞出了四代同堂的局面。新老车型之间的车型在价格和定位上相互重叠,导致产品内耗严重。严重影响品牌的形象,在售的老款车型甚至不如国产品牌。拉低了韩系车的品牌价值的同时也不利于新车的研发。去年海外发布的起亚EV6至今都没有引入国内。而是以进口车的身份进入中国市场,现代和起亚的品牌力再中国也支持不起其昂贵的售价。
3.自主品牌品牌的崛起
中国的自主品牌在外观、内饰和做工都已经赶超韩系车。虽然在发动机方面上仍然有些不足,但是通过新能源化后,电动机取代了发动机。韩系车的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上只有途胜L混动版一款,完全不是如今国产车的对手。国产车的技术、品牌和实力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总结
韩系车不仅垄断供应商的利润,萨德事件后导致销量暴跌后就更不重视不重视国内市场,新老款多代同堂的混乱产品线严重影响了韩系车的产品力。而自主品牌不断的进步,挤压合资车的市场。韩系车作为“合资守门员”的身份自然被自主品牌所反超,而现代和起亚却忽视中国市场。多代同堂的销售策略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品牌形象,而旗下的新车型也不引入中国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