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瑞诚交通 | 新能源汽车续保为何屡屡被拒,如何破局?

国瑞诚资讯

2024-11-15 09:49

新能源汽车“省油不省钱”现象愈演愈烈,对入手刚满一年某新势力电车的车主刘先生来说,还不省心。

“始于颜值,困于保险。”刘先生是一个美术老师,工资不高,学校与家里隔了40公里,需要一个代步车。由于收入有限,又听信了厂家电车省钱的广告,入手一台G6纯电:大溜背,大屏幕,智驾座舱一应俱全,用电还很省钱。结果今年续保却遭遇了难题。

“保险公司说我一年行驶超过两万公里,疑似网约车,不给续保。”刘先生很纳闷,自己明明就是因为电车省钱才买的电车,还不让多跑?

“买车两年多,开了一年网约车,也没出险,但今年险续保时,保险公司说只能买交强险,商业险不给保了。”北京某网约车司机师傅近日向记者抱怨道。据记者调查,师傅的遭遇并非个案,除了网约车外,停产车型被拒或者遭遇大幅涨价的情况更为普遍。新能源汽车商业险续保难,已成为很多新能源车主的烦心事。

网约车、停产车型常遇续保难

威马汽车破产,让车主深陷麻烦旋涡,续保被拒便是其中之一。有保险公司给出的解释是,企业倒闭,没有配件难以维修,无法定损。还有一些车型,经过升级换代后停产,即使企业经营正常,配件供应也没有问题,但停产的老车型也会遭到续保商业险被拒的情况,或者遭遇涨价。“第一年商业险保费7000多元,一年没出过险,第二年续保时却被告知要1万多元,保险公司说我这款车型的风险太高。”黄先生虽然没遭遇拒保,但没出险保费却不降反升也让其很郁闷。

还有一些新能源车主,在续保商业险之际,被强制选择险种,甚至是与车无关的财险甚至寿险。“今年初,我买保险时,原来的保险公司搭售了一份寿险,不得已我只能换了一家保险公司。”北京电动车主李女士告诉记者,每次续保总能遭遇一些不得不多花钱的意外。

险企拒保、搭售苦于亏损

据车险从业人员透露,这些经历并非个例,在深圳地区,新能源车如果一年行驶里程超过2万公里,车险就可能面临车险的"拒保不可申诉"的局面。车联网系统显示"报价失败",大公司大概率会拒保。只有少数的小公司愿意承保,但保费往往非常高昂。

最新财险数据显示,市场上存在大量注册为网约车等营运车辆,却以家庭自用车标准投保的情况,而真正按照营运车辆标准投保的新能源车仅占大约一半。网约车是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促进社会就业、提升出行效率有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网约车出行安全更是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乘客乘坐的网约车是以“私家车险”投保的,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由于使用性质的改变,保险公司有权拒绝赔偿。因为私家车保险条款中通常包含责任免除条款,明确指出车辆不得用于营运活动。

即便部分保险公司愿意赔付,但私家车保险的保额和赔付范围的限制也可能导致无法充分覆盖网约车在营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高额损失,如乘客伤亡、车辆损坏和第三方损失等。这不仅让乘客的人身安全无法受到保障,更易引发社会纠纷和法律问题。

新能源汽车如何破局?

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已迅速扩大,老车型维修服务的高峰期即将到来。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小三电,十年配件要保全。传统保险行业面对这些车辆时,往往因风险评估机制的局限性而采取保守态度,导致许多新能源车主面临投保难题。那么,被保险公司拒之门外的车辆运营风险将由谁来承担?这些车辆的权益又有谁来提供保障和守护呢?

其实,新能源营运车辆投保难题并非无解,汽车服务统筹行业通过创新实践为车险行业发展开辟了新思路,汽车服务注重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理赔服务。根据新能源车辆的不同类型、用途和行驶里程等因素,为车主量身定制统筹方案,以满足其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统筹业务根据市场变化和车主需求,针对拒保车辆推出了新的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对新能源车辆的行驶数据、驾驶行为、事故记录等进行全面分析,构建出更加精准、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这些模型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车辆的实际风险状况,更能为统筹公司建立合理的定价依据,从而避免高里程的新能源车辆被拒保或高保额风险。

统筹业务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保费负担,还能在事故发生时提供及时、高效的赔付服务。统筹行业独特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模式不断破解传统保险模式的局限性,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不仅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车主权益、顺应市场发展必然趋势的关键措施。

国瑞诚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交通安全服务,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省心且优质的交通安全服务方案,为政府、企业排忧解难,为客户的交通安全保驾护航,联系电话:18925631521,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分享到微信 复制链接

相关车型

比亚迪G6

指导价:7.98-11.58万

查看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