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 | 真不是跪舔洋品牌 聊聊宝马M240i为何需要加价

搜狐新车

2022-09-19 22:07

出品 | 搜狐汽车·搜狐新车

作者 | 张少桐

编辑 | 马良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M240i会引入差不多铺垫了半年,关于参数/售价宝马从未走漏风声,媒体毫无根据地猜测起售价大概50万左右,其实真卖50万反倒不会掀起什么波澜,反正配额少;结果售价公布只有41.98万,低于所有人预期,经销商如外界猜测般加了几万块装饰,如此一来,本来没人关注的小众车热度攀升成为了发泄出口:真跪久了站不起来?都什么年代了外国车还要加价?

来,今天就给您讲讲这个道理,我不站任何一方,但我喜欢讲道理!

· 供需层面

这部分核心争论在于发动机:相比225i就升级了六缸发动机以及部分外观套件,售价直接贵12万,等于十万块买个发动机完全不划算!简单的加减法,不难理解,且呼声极高。

“所谓的车评人” 感觉说的就是我,来吧,对线

但这其中有逻辑陷阱,如果用汽车讲不明白可以用房子举例,毕竟人人都想买房子,人人都懂房子。

假设某片区地段很核心流通率不错,按道理同一小区享受的物业、绿化或配套等都是一样的,排除楼栋位置/楼层这些因素后,每间房子均价理应相同,但实操过后您会发现这里区别大了去!

症结在于户型,户型则代表受众。眼下房子不好卖,就算地段不错,那些采光、朝向都不好的小两居也鲜有人接盘,一窝蜂“上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好卖也只能降价出售;而同样地段里那些采光好且南北通透的三居/四居倒是很坚挺,可能成交量也不大,但看不到甩卖操作。

不科学地比喻,225i就好比优质地段的刚需房,面积小,不通透,采光差,但它满足了很多人拥有一台“个性宝马轿跑”的需求;而M240i像是改善三居,功能性更好,更惬意,这不单单是加了一间卧室或按平米数算价格那么简单,而是关乎体验,关乎稀缺性。

好地段哪来那么多改善盘,想买五环外慢慢转悠呗。M240i就是优质地段的改善需求,车主们之前玩儿斯巴鲁或奥迪S3已经腻了,就想要一台六缸车,而吐槽“十多万买一台发动机”的朋友可能还没到S3这一层,所以沟通有障碍也正常。

重申一遍,我不认为“加价销售”正确,也不评论眼下的资源配置是否科学,是否某方面应该加大供给,但客观事实就是如此,车迷想买一台优质的、进阶的驾驶者之车很难,可能从前不那么难,但眼下总得考虑时代背景。

曾经,具备驾驶乐趣的后驱六缸宝马遍地走

· 定价层面

官方指导价41.98万,甚至比老款还便宜几万。

这个价格几乎不带任何选装,配置程度与北美地区基础款相当,人家那边优势在于可选四驱版而国内是后驱。“美国买车便宜”应该算是国内共识,这款车(后驱)当地定价4.79万美元,按当下汇率换算过来差不多34万,确实便宜。

区别在于美国汽车报价不含税,4.79万美元仅仅是车价,买到手还要缴消费税、增值税,而国内汽车报价是含税的,只需再单独缴一次购置税。作为一辆3.0T排量进口车,M240i要面对15%的基础关税,12%的消费税以及13%的增值税,当然这是个复杂的计算公式不过看看北美售价,再看看这么多税费,好像定价41.98万挺良心的?

别忘了M240i不是东南亚产的,应该是墨西哥,不远万里运过来也是有成本的...

造成结果就是我觉得便宜,不少车迷觉得便宜,经销商自然也觉得便宜。就算宝马对渠道再怎么拿捏,品牌在国内也做不到像法拉利那样限制客户不能干这不能干那,经销商想要利润,需要钱去维持各项开支办各种活动请各类主播,那怎么办,薅羊毛喽。

再次重申,我不认为经销商卖车模式足够科学,在以前的文章里特意聊过直营模式与经销商模式孰优孰劣,但还是那句话,事实如此木有办法;这种情况换谁都会加价,换我也加,而且我觉得如果在座各位是店总,那么多现金就摆在眼前您也会加。

· 竞品层面

科学地讲,M240i在国内没有竞品,但很多考虑这款车的人会同时将奥迪S4列入备选。

其实奥迪S4国内配额也不多,直到今天还有通过转让订单牟利的投机分子,这些订单基本都是带选装件过来的,客户订车时会选择“BO+亮黑套件+碳纤维内饰”三件套,因为不选这些实在太影响观感体验;可订了车,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提车,于是个性化订单摇身一变也就成了现车...

如此一来奥迪S4落地价也跟着上涨,原本素车落地大概53万,可考虑到现车基本都带选装而且是“三件套”,落地价由此上涨到超过56万。

56万落地,足足比M240i贵出10万,这10万块就属于可操作空间。宝马这边是不太需要选装的,感觉很少人会特意执着于运动悬挂,外观内饰方面原厂就很符合预期,所以正常来讲加上保险购置税46万可以落地了;但市面上同类型不存在直接竞品,间接敌人卖56万依然一车难求,宝马心里会怎么想?

就好像小鹏/比亚迪定价其实也是对标着特斯拉的,始终保持相对于特斯拉的性价比而非直接做出底价把实惠让利给消费者,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商业逻辑。M240i同理,可能级别比S4低一些,不那么实用,知名度/保值率都差一些,但大马力后驱宝马也不是吃素的,所以只要始终保持相对于S4的性价比就可以,没必要自降身价。

竞品层面,也就是市场环境层面是容易被忽略却又极其重要的因素,当这层因素失去制约某些品牌的做法堪称肆无忌惮,丰田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严格来讲M240i在买卖关系中也占据绝对主导,客户甚至找不到替代品,这么一想好像稍微加点钱也能接受...

· 行情走势预测

总结一下,由于M240i国内指导价本身就不贵(参考美国售价),本身属于优质资源但配额少,唯一竞品价格还高高在上差不多终端贵出10万左右,这些统统给了经销商加价的底气。用正常逻辑看待这件事,感觉宝马中国不想卖太贵,就交个朋友反正也没什么配额,但经销商不会错过赚钱的机会。

短期看,促成其加价的源动力哪个也不会消失,大多目标客户也表示能平价提车就好其实不太期待能有优惠让利,有这些作为底层支撑,怕是未来两年行情都不会回落。

非得把这事儿引到燃油车/新能源对立,或中国品牌崛起我只能认为别有用心

而长远看谁都说不准,从趋势看倒不是未来这类型车就不供应了,而是会收缩产品线。举个例子,原来奔驰E级有轿跑车,C级也有,但未来不久它们就要合并职能不再细分了,经济好的时候百花齐放做大阵营,经济不好的时候也只能战略缩编砍掉一些小众业务。

CLE,年底首发

奔驰轿跑的战略收缩,这事儿迟早发生在奥迪/宝马上

如此一来原本准备买E级轿跑的人只好退而求其次,而原本准备买C级的则需要忍受成本上涨。M240i不会消失,但可能会换一种形式存在,当下可以把它看作为宝马送给车迷的礼物,暂时性福利。

说在最后

这是“有一说一”系列第二次写宝马品牌,第一次是预测国产X5长轴版售价,可能最终结论网友并不喜欢因为不符合他们预期,所以说了很多难听的话甚至不乏人身攻击;结果价格公布后我的预测分毫不差,所谓分析(预测)价格其实就是分析客观事实外加一部分人性。

附上相关链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分享

https://www.sohu.com/a/528033858_430526

这次写宝马也是希望通过有限的传播力呼吁理性思考,按气缸数算钱这都不计较,非得把这事儿扯到中国品牌崛起纯属带偏节奏,比亚迪卖得好与M240i溢价销售根本就不冲突,可以同时存在且背后都有强有力因素支撑;而往好的方面想,没准热度稍微消退时还是有机会平价提车的,隔壁奥迪S4经过两年大幅加价不是也慢慢回落到指导价附近了么...

分享到微信 复制链接

相关车型

奥迪S4

指导价:48.88-48.88

查看车型